查看原文
其他

文院学览丨浙江大学-法国高等社科院“西北汉语语言接触”研讨会顺利举行

文院学览 浙大文学院 2023-12-16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


2023年4月10日,由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协办的“西北汉语语言接触”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设立了浙江大学文学院、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两个分会场。

我院汪维辉教授、庄初升教授、真大成教授、李旭平教授、史文磊教授、罗天华副教授在浙江大学分会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也受邀出席会议,并代表文学院致开幕辞。

来自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德国美茵兹大学、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河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及本科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李旭平教授法国高等社科院罗端教授(Redouane Djamouri)联合主席。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所长蒲芳莎教授(Françoise Bottero)和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分别致辞。

蒲芳莎教授介绍了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近年来关于中国西北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计划,并表示浙江大学是其在中国重要的科研合作单位,在未来要继续加强双方的学术交流,共同发展。

冯国栋教授对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提出浙江大学文学院的语言学科与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有着颇深的渊源,双方更是在2023年启动了“汉语复合型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推动了从学术研究到人才培养的多维度合作。

本次研讨会共有八场主旨报告,分为上下两个半场进行。

上半场由德国美茵兹大学教授、法兰西大学研究院院士徐丹教授主持。

在“New Perspectives on Tense and Aspect in Northern China”(关于中国北方语言时体的新视角)的主题报告中,法国高等社科院的贝罗贝教授(Alain Peyraube)通过历时和共时考察,认为在唐汪、甘沟、临夏、五屯等中国西北汉语中,已经出现了真正的时态标记,且这些标记并非体标记或情态助词。

在“甘青河湟方言的判断句和系词‘是’的演变”的主题报告中,河北大学的张安生教授指出,甘青河湟方言有系词的判断句常用句式可以归纳为系词前置、后置、前后并置的三大类,其中后置语序是青海片的优势语序,并置语序是河州片的优势语序。同时,系词“是”在河州片中的功能发生了分化。

在“试探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复数祈使标记在西北汉语方言中的分化及其动因”的主题报告中,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柯理思教授(Christine Lamarre)提出,在一些西北汉语方言中,祈使句的句末助词,如“去”“走”的演变和分化可能和语言接触有关。从更广的视角看,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的语言区分了针对不同人称的祈使式,而如五屯话也区分第二人称祈使式“来”。

在“临夏八坊话的 OV/VO 语序”的主题报告中,浙江大学文学院的李旭平教授和博士生魏兴舟,在介绍临夏方言及其两个变体“八坊话”和“临夏汉话”的基础上,指出甘青地区的汉语语序研究应当区分地理、族群以及时间等维度。李旭平教授就八坊话与临夏汉话的语序,分别从宾语位置的名词性短语类型及其指称特点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认为八坊话的OV语序是更为基础的语序;而临夏汉话兼有OV和VO语序,甚至VO是一种使用语境更为广泛的语序。

下半场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李旭平教授主持。

在“西北官话方言体标记的类型 : 唐汪话为例”的主题报告中,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的罗端教授(Redouane Djamouri)指出唐汪话作为甘肃河州临夏地区的汉语方言,与阿尔泰语言表现出很多相似的类型特征。然而,尽管唐汪话和蒙古语的相关标记有相似的语音和结构特征,但难以假设前者的产生是语言借用(borrowing)、语言转移(transfer)或借义仿造(calque)的结果。罗端教授主张唐汪话语法层面的体貌体系是由汉语本有常用标记适应发展出来的。

在“甘肃汉语方言双音节词的中和调”的主题报告中,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杜芊(指导老师:庄初升教授)报道了甘肃汉语方言的声调系统突出表现为单字调类大量合并、简化,但连读系统却纷繁复杂。该报告试以甘肃汉语方言双音节词的中和调为窗口,在语流中进一步考察字调的后续变化,为西北汉语方言声调的研究解释提供参考。

在“从语言接触看唐汪话中的一些功能词”的主题报告中,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的朱莉博士(Julie Lefort)通过对唐汪话中的三个功能词——指示代词“nə呢(这个)”、语内传递代词“wɤlũ喔咙(本人)”以及疑问代词“ali阿里(哪里)”的考察,提出尽管蒙古语族语言(特别是东乡语)对唐汪话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某些被看成借用的功能词实际上是由汉语元素重新分析而来的。

在“临夏方言的名词性从句标记”的主题报告中,浙江大学文学院的李旭平教授和赫如意博士指出临夏方言主宾语从句引介标记“说”是一种带有转述语气的特殊的标句词;而引介标记“的”与蒙古语等阿尔泰语系语言中的形动词(verbal noun)词缀的性质和功能基本相同,是一种名物化标记。

随后,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浙江大学文学院汪维辉教授代表本次会议协办方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作会议总结。汪维辉教授首先对本场八场主题报告的报告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中国西北汉语语言接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诸多领域,汉语方言研究与汉语史研究应当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本次研讨会共邀请了十位海内外学者分享各自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广大师生贡献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八场主题报告研究内容覆盖汉语史、汉语方言、形式句法学、语言类型学等多个领域,吸引了近百名学者和师生参与其中,讨论热烈,促进了研究者之间更为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并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排版 方圉潼

审核 严晓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